在中国, 每 5 个成人中, 就有 1 人患心血管疾病。
《中国心血管病报告 2013》指出, 心血管病死亡占城乡居民死亡病因的首位,已成为现代社会的「第一大杀手」。6 月末刚刚发布的《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报告显示,我国 18 岁及以上的成人高血压患病率已经达到 25.2%。
心血管疾病很大程度上是一种生活方式病。在中国,40 岁到 64 岁的人群受到心血管病影响的比例较发达国家更大。
在对待自己心血管,应该如何建立自己的保养计划?
1定制科学的运动与饮食方案
改善人们的心血管健康状况,要通过生活干预危险因素与行为。
对「三高」人群以及心血管疾病的患者来说,「好好休息」不仅过时,而且不利于健康。
因此需要医生在的指导定制一份营养、运动的处方。尤其是运动方面,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运动处方比药物处方更难制定。
在这一份处方中,医生必须先对病人的心肺功能做出科学评估,了解个人爱好和心理,以及运动种类、运动时间、运动强度、运动频率、指标检测、关注点和危险因素的规避等。
如此才能详细制定综合性的「运动处方」。
2定制合理的药物管理方案
缺乏全面保养,常常导致「三高」患者、心血管疾病患者问题复发、反复进医院「返修」。
药物调整对心血管疾病患者来说意义始终非常重大,再次犯病后再用药等于雪上加霜。患者必须坚持长期的用药控制,根据医嘱服药,定期随诊,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的种类和剂量
其实,用药方案的不断监控和调整是最难坚持的部分。患者必须接受自己要长期规范进行药物治疗的现实,而且需要定期去看医生,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并配合生活和饮食调整。
尤其是做过手术,无论是支架、搭桥、起搏器等手术的患者,需要在医生、康复治疗师、营养师等专业人员的指导下确定合理的康复管理方案。
3定制适合的心理健康方案
在心血管病患者群体中,合并心理问题的患者很常见。个性化专业心理支持方案能让患者正确面对疾病,积极配合康复,提高家庭生活质量。
某些生理学机制,如交感神经系统激活、心律失常、炎症和血小板高反应性等,是抑郁、焦虑等心理问题导致心血管病发生发展的可能原因。
患者可以考虑寻求心理医师的帮助,同时,心脏内外科医生也应关注患者的精神心理问题,如不能及时识别这些问题,会导致大量患者治疗效果不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