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症过程,特别是白细胞-血小板之间的相互作用,在血管再狭窄的发生和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抗炎治疗可以抑制炎症细胞在血管损伤部位的浸润,减少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的分泌及释放,限制内膜的增生程度[3]。
1.盐酸罗格列酮:
盐酸罗格列酮是过氧化物酶体增生物激活受体(PPAR-γ)的选择性激动剂。已经有学者证实,长期使用盐酸罗格列酮可负向调节炎症标志物p38 MAPK、核因子κB和环氧合酶2,减少由颈动脉切除术导致的炎症反应。盐酸罗格列酮也可通过减少免疫炎症细胞的数量及其在血管修复时的相互作用,抑制新生内膜增生。
2.双水杨酸酯:
双水杨酸酯是水杨酸盐的非乙酰化形式,目前在临床中作为止痛和抗炎药物广泛应用于风湿系统疾病。研究发现,炎症与胰岛素抵抗和糖尿病有关[6]。并且,临床前研究和临床试验均证实,双水杨酸酯可通过核因子κB途径降低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和炎症反应。在胰岛素抵抗的动物模型基础上,应用双水杨酸酯涂层球囊进行血管拉伤建立血管内皮损伤模型,结果显示,双水杨酸酯可通过抗炎作用和抗氧化作用减轻新生内膜的过度增殖,保护血管内皮。双水杨酸酯在平衡血糖和抗炎方面的作用提示,双水杨酸酯可应用于行有创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以预防血管的再狭窄。
3.整合素抑制剂:
整合素家族是一种糖蛋白,以异二聚体受体的形式链接细胞外基质成分和细胞骨架,该家族包括纤维链接蛋白、纤维蛋白原和胶原蛋白[8]。研究证实,整合素与循环中白细胞的招募和迁移有关,并且可通过抑制白细胞的招募和黏附来减轻血管损伤中的炎症反应。有一项研究在猪的髂动脉和右侧颈动脉分别作了内皮剥脱和支架置入,建立双重内皮损伤模型,该实验对可抑制介导单核细胞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ascular cell adhesion molecule-1,VCAM-1)黏附的α4整合素抑制剂ENL 457946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皮下注射ENL 457946可显著减轻新生内皮增殖及炎症反应。在球囊拉伤大鼠颈动脉模型中,胃内注射β1整合素抑制剂厚朴酚可显著减轻新生内膜增殖。以上研究证实,整合素有望成为今后治疗血管成形术后血管再狭窄的新靶点。
摘自: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韩涛,邓丽君,冯玲.中医杂志[J],2000,12:733
速效救心丸药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抗血液粘、稠、凝、聚的作用,而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抗凝聚作用,改善血流状态。(2)有钙拮抗作用,可改善脂质及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预防和治疗冠心病。(3)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进而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心肌供血改善密切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