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房颤 的消融治疗鼎盛的时代,抗心律失常药物是否过时?来自美国梅奥诊所的Douglas Packer博士(正方)和来自英国伯明翰大学的Paulus Kirchhof博士(反方)就此问题进行了精彩的辩论。
正方观点:抗心律失常药物已经过时
√ 我们几乎没有正确的治疗药物。到目前为止,关于房颤药物文献及临床研究只包括那些作用于心脏离子通道的抗心律失常药物。
√ 目前抗心律失常药物有很多局限。Packer博士列举了以下问题:
(1)PALLAS 研究和 SCD-HeFT 研究分别显示,决奈达隆和胺碘酮增加患者死亡率;
(2)抗心律失常药物具有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副作用;
(3)研究表明,节律控制药物并不优于心率控制药物。
√ 而与药物相比,房颤消融治疗越来越好,远远优于药物治疗。Packer博士指出,尽管消融确实存在缺陷,但近来有三大最新进展:
(1)重新消融可显著增加成功率;
(2)转子消融增加长期成功率;
(3)导管设计改良,例如接触力测量,可能有助于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
Packer博士预言,到 2016-2022 年,碳粒子消融技术将取代射频消融。到那时,房颤药物讲会被淘汰。
反方观点:房颤消融不能取代药物治疗
Kirchhof 博士针锋相对地反驳了正方观点。他说,在十年前我们就提出了房颤消融治疗,然而到目前房颤消融的成功率只有75%。
Kirchhof 博士提到了一个概念:房颤是一种结构型疾病,在细胞内钙离子超载的情况下,产生倾向于房颤的电变化(不应性降低,传导速度增加)从而维持细胞生存。然后,一旦发生房颤,心房内迅速发生一系列级联反应,最终导致心房纤维化。而局灶性的消融(造成了更多的纤维化)如何解决整个心脏的纤维化和生物电的问题?
此外,Kirchhof 博士还提到了以下依据:
√ 房颤消融术后可能出现脑损伤和认知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 房颤消融的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房颤的监测力度。如果监测随访,我们会发现大量的无症状的房颤发作。所以治疗心脏疾病的终极目标是减少卒中和死亡的发生。如果房颤一直发作,卒中的风险就仍然存在。
√ 房颤的早期干预具有重要意义。早期终止房颤可以阻断房颤所致的结构变化恶性循环。例如,对于发生在复律早期的房颤复发,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延长动作电位是一种可取的预防复发的方法。
√ 个体化治疗是房颤治疗的核心。并不是所有的房颤都是相同的,这也是为什么房颤治疗如此困难的原因之一。房颤的分类方法很多,有些房颤与遗传起源有关,有的有明确的放电部位,许多房颤与全身性的疾病有关,例如肥胖、高血压和睡眠呼吸暂停等,这些疾病可加速心房的纤维化。未来,我们不是要思考哪5%的患者接受消融疗效更好,而是要找到哪些患者更适合消融治疗。
总 结
房颤是一个生化过程,他应该用药物来影响。最好的药物治疗不是抗心律失常药,而是上游的预防纤维化药物。而事实上,药物和消融都不能成为系统性或获得性疾病的解决方案,真正的解决方案是——改善患者的健康。
运动心脏病专家也许会告诉你,停止过度锻炼可能逆转心脏结构改变;任何一位医生也可能会告诉你改善睡眠质量或戒酒则房颤会停止发作。
只有当我们意识到心房细胞钙离子超载和组织结构紊乱问题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解决,而不是依靠消融或药物治疗时,我们才可能在房颤治疗中实现质的飞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