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常用药物

ESC2014:心衰伴房颤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未发现获益

2014年09月17日 13:42:22

Dipak Kotecha博士(英国伯明翰大学)赶在2014ESC大会最后一场临床试验更新会议上展示了其研究结果,相关文章同时发表在《柳叶刀(Lancet)》杂志上。该研究是一项严谨的大型meta分析,其结果表明,射血分数下降且同时伴有房颤的心衰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BBs)治疗无获益。

他认为心衰和房颤是21世纪的两大“新流行病”,而且两者常常同时存在。但是目前尚没有学者特别研究过作为射血分数下降(HFREF)心衰治疗的中流砥柱的β受体阻滞剂,用于合并房颤的患者中是否同样安全和有效。


研究概述

Kotecha博士及其同事收集了来自10项随机对照试验(研究内容为:在HFREF中比较β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的差异)的病例数据,包括全因死亡率数据。这些试验每项至少包含300名患者,随访时间平均≥6个月。研究最终纳入了18,254名患者,其中13,946人在研究最初为窦性心律,3,066人伴有房颤。[相关文献:The Lancet,doi:10.1016/S0140-6736(14)61373-8]

在结束了1.5年的平均随访时间后,窦律组(非房颤患者)患者的死亡率为16%,而房颤组为21%。研究人员根据使用β受体阻滞剂和安慰剂情况重新分析死亡率发现,窦律组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其全因死亡率较使用安慰剂者显著降低了27%。相比之下,无论是在整体分析还是亚组分析(包括年龄、性别、左室射血分数[LVEF]、纽约分级[NYHA分级]、心率和其他药物治疗)中,房颤组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均未使患者死亡率下降。

进一步分析提示,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正常窦性心律患者心血管死亡率、首次因心血管事件入院率和首次因心衰入院率都显著降低了,但是仍然没有发现房颤患者有类似获益。

Kotecha博士表示,“我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临床医生们或许不应该再推荐同时存在心衰和房颤的患者首选β受体阻滞剂来控制心率了,也不应该再将该药物视为改善这类患者预后的标准治疗。”


指南意见

目前所有的指南,包括ESC和ACC/AHA指南,都指出,推荐心衰伴房颤的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是一个值得引起关注的问题。然而,目前并没有信号表明在这类患者中使用β受体阻滞剂时有害的——这也让那些因其他适应症推荐患者使用β受体阻滞剂的临床医生们安心了。

但Kotecha博士表示,LVEF降低的慢性心衰患者接受β受体阻滞剂治疗主要是为了预防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的发生。既然现在β受体阻滞剂可能对房颤患者来说是无效的,那么BBs就不应该继续作为改善预后的标准疗法了。


专家视点

会议主持人Günter Breithardt博士(德国明斯特大学)在Kotecha博士的演讲结束后提出了一个犀利的问题:我们应该使用什么药物来代替β受体阻滞剂呢?

Kotecha表示,地高辛是个很明显的选项,但是仍然需要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一点。此外,在一些国家,包括几个东欧国家认为替代者可以是钙离子通道阻滞剂(CCBs)。但是在英国我们是不推荐心衰患者使用CCBs的,因为有一些观察性数据表明这会增加死亡率。

Lars Rydén博士(瑞典卡罗琳斯卡医学院)则在讨论中发现,该研究几乎没有缺点,他认为这是一项做到极致的meta分析,几乎没有其他人能达到这个标准。这完全可以作为未来meta分析界的标杆。

不过他指出研究还是有一些地方需要进一步斟酌的,比如说,患者的年龄相对有些年轻了:窦律组的平均年龄为64岁,而房颤组的平均年龄为69岁。真实世界中的房颤患者年龄相对要更大一些,但却被随机临床试验排除了。

最后,Rydén博士表示他和Kotecha博士一样受到这些结果的激励,并呼吁进行大型临床试验来验证这个问题。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