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67岁。因间断头晕、胸闷、气短伴心前区疼痛1个月入院。
体检:T 36.5℃,P 64次/min,R 20次/min,BP 180/110mmHg。颈静脉无怒张,心界不大,心率64次/min,律齐,主动脉瓣第二心音亢进。
心绞痛于凌晨03:52开始至03:56结束。
入 院动态心电图示ST段从V2~V5抬高0.2~0.4mV(图1A),Ⅰ、Ⅱ、aVL、aVF抬高0.2mV。V2~V5抬高0.2~0.6mV(图 1B),演变至ⅠV3~V4呈R波下降支与抬高的ST-T融为一体,形成一个尖峰、边直、底宽的类三角形,呈“巨R波形”改变(图1C)。
图1 患者的心电图
且心绞痛期间巨R波形出现之后有8阵连续宽大畸形QRS波群,由长偶联间期的室性期前收缩诱发,R-R间期不规则,心室率125~265次/min,QRS 波群极性及振幅呈进行性改变,围绕等电位线上下扭转方向。发作时间持续数秒,可自行终止。终止后显示Q-T间期延长,T波大而倒置(图2)。
图2 患者的心电图
发作期间基础心律约50次/min。室性心动过速发生几十秒后,QRS-ST-T清晰可辨,部分ST段抬高,T波倒置,逐渐恢复至正常。发作前后心电图未见 异常。动态心电图诊断:符合变异型心绞痛改变,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TdP)。转至上级医院行冠状动脉造影:左前降支(6段)处有动脉粥样斑块致动脉 管腔狭窄40%。
讨论
变异型心绞痛属自发型心绞痛的一种类型。它的发作与心肌耗氧量增加无明显关系,冠状动脉痉挛是引起变异型心绞痛的重要原因。引发冠状动脉痉挛的原因很多且复杂,变异型心绞痛多发生于后半夜及清晨,主要原因为此时全身的代谢率低,H+浓度降低,Ca2+更多地进入心脏血管细胞内,增加了冠状动脉张力,引起冠状 动脉痉挛。
动脉粥样硬化的病变部位血管内皮细胞数量减少,前列腺素生成减少导致局部血管张力增高,因而冠状动脉易发生痉挛或收缩。据统计,在冠状动脉有明显病变的患者中,以左冠状动脉前降支痉挛的发生率最高,其次为右冠状动脉左旋支、对角支和后降支。
冠状动脉痉挛可表现为非闭塞性和闭塞性痉挛。前者造成心内膜下心肌缺血ST段下降,后者造成穿壁性心肌损伤伴损伤型ST段抬高,此为变异型心绞痛的特征性改变。
“巨R波形”ST段抬高是ST段抬高的一种少见的类型,临床上多见于急性心肌梗死超急性期、严重急性心肌缺血、爆发性心肌炎等。
TdP是一种介于室性心动过速与心室颤动之间的恶性室性心律失常,于1996年由法国学者Dessertence根据其心电图特征而命名。持续时间长者可致阿-斯综合征,甚至引起猝死.
本病例于凌晨发作,有高血压病史。冠状动脉造影又发现粥样斑块并导致左前降支(6段)处40%的狭窄。ST段改变说明冠状动脉闭塞性痉挛,但演变至巨R波形罕见,以及发作时伴有多阵TdP,都使病情更加凶险,临床应高度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