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男性,29岁,因“间断腹痛2d,胸痛1天”于2012年11月26日入院。
现病史:患者入院前2d餐后出现左侧腹部隐痛,阵发性加重,来我院急诊,腹部平片提示不完全性肠梗阻,予禁食、胃肠减压后症状减轻。入院前1d静息时出现轻度胸部闷痛,不伴放射痛、出汗、呼吸困难等,持续1h自行减轻,未告知医生。入院当日因再发胸痛,查心电图示:I、aVL、V2-V6导联ST段抬高0.05-0.10 mV;血肌钙蛋白T( TnT)0. 24 μg/L(正常值0~0.1μg/L),以“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死”收入心脏监护病房。
既往史:5年前患右下肢深静脉血栓,行右股总静脉切开取栓术后发生肺栓塞,予华法林3-6mg/d抗凝治疗,未规律监测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入院前2d停用华法林。5年前曾在北京协和医院就诊,查血抗核抗体(ANA)1:320,抗心磷脂抗体(ACL)阴性,疑诊为结缔组织病。
入院查体:体温37℃,心率120次/min,呼吸24次/min,血压135/85 mmHg,体质指数32.7kg/m2。神志清楚,双肺未闻及干湿啰音,心律齐,心音低钝,A2> P2,未闻及杂音,肝脾未及肿大,肠鸣音4次/min,双下肢无水肿。
入院时辅助检查:血小板计数136×l0^9/L;心肌酶:肌酸激酶(CK) 252 U/L(正常值30~170 U/L),CK-MB 41 U/L(正常值0~24 U/L),TnT 0.24μg/L;超声心动图:左室心尖部室壁变薄,室壁节段性运动异常,左室射血分数62%。12月9日复查心电图示:V2~V6导联T波倒置。12月2日复查TnT 0.01μg/L。
根据患者胸痛症状、心电图动态改变及心脏标志物阳性,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年轻男性,虽然体型肥胖,但无高血压病、糖尿病、吸烟、冠心病家族史等危险因素,曾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史,就诊前停用华法林抗凝治疗,故需要考虑其他病因所致急性心肌梗死。12月2日查血ACL 13.4 RU/ml(正常值0~12 RU/ml),ANA均质型(1:320)及抗ds-DNA抗体(1:20)阳性,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阴性。血32-糖蛋白1(βGP-1)抗体阴性。结合既往病史考虑患者系统性红斑狼疮,抗磷脂抗体综合征(antiphospholipid syndrome,APS)诊断明确,推测此次胸痛、急性心肌梗死的病因可能与此病有关。
于12月9日转入我院风湿免疫科治疗原发病,予泼尼松40mg/d,硫酸羟氯喹0.4g/d,根据INR结果调整华法林用量至4.5mg/d,阿司匹林100mg/d治疗。12月15日复查INR2.34。病情好转于当日出院。出院后规律服用免疫抑制剂、糖皮质激素、华法林抗凝治疗1年,未再发生血栓栓塞事件。
讨 论
APS是抗磷脂抗体引起的以动、静脉血栓形成、反复妊娠失败、血小板减少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约70%患者为女性,育龄妇女更为常见,而男性少见。
1999年第一次国际APS专家共识会提出Sapporo标准,符合至少一项临床标准和至少一项实验室标准即诊断APS。临床标准:(1)血管栓塞:客观证实的1处或以上动脉、静脉或小血管血栓,可以累及任何组织或器官;(2)病态妊娠。实验室标准:(1)中一高滴度IgG或IgM-ACL 2次以上阳性,相隔6周以上;(2)血浆狼疮抗凝物(LA)阳性,至少2次,相隔6周以上。本患者既往有下肢深静脉血栓、肺栓塞,此次表现为AMI,结合ACL阳性,按上述诊断标准可以确诊为APS。
由于Sapporo标准缺乏特异性,2006年APS专家公布修订标准。新标准强调了抗体持续阳性的重要性,建议将初次抗体检测与第二次确诊试验的时间间隔改为12周。修订的实验室标准中增加了IgG/IgM抗β2GP-1,抗β2GP-1是血栓形成和妊娠合并症的独立危险因子。在APS患者中仅3%-10%抗β2GP-1为阳性,本例患者此抗体为阴性。因此对于临床高度怀疑APS而ACL和LA阴性时,检测抗β2GP-1有助于诊断。
APS的血栓形成几乎可发生于机体任何部位的血管。本例表现为深静脉血栓、肺栓塞以及AMI;但冠状动脉不是血栓的常见部位。国内文献报道数例APS累及心脏血管导致心肌梗死,因此,对于因胸痛就诊的青年患者,若无明确的冠心病危险因素及动脉粥样硬化表现,特别伴有血小板减少时,应考虑APS可能。APS的治疗原则是对症处理和防治血栓再发,同时也强调干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