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脏性猝死,即平时大家所说的猝死,它是指心脏在遭受刺激后1小时内引发一系列不适症状并死亡,这种死亡通常是自然、快速发生的。心脏性猝死多发生在医院外或急诊室内,由于具有不可预测性,临床上的致死率较高。
心脏性猝死发生的原因尚无定论。根据美国的统计数据,每年死于猝死的人群可达数十万,约占心血管疾病死亡的一半左右。在超过30岁的人群中,该病的发病率会随着年龄的增加而不断升高。同时,猝死还存在性别差异,男性的发病率为女性的2-3倍。根据不同种族的比对分析发现,白种人发生猝死的几率最高,其次为黑人、美洲印第安人、阿拉斯加土著人和亚裔、太平洋群岛居民。这种种族差异性的具体原因尚不清楚,推测可能与基因本质、社会经济、医疗水平等因素有关。
诱发猝死的主要原因为冠心病,临床上,医生主要依靠冠心病危险程度的流行病学资料来预测猝死的可能性。但近几十年来,冠心病的死亡率已经呈下降趋势,这主要与心肌梗塞的发病率、死亡率降低,严重的心律失常患者生存率提高有关。
随着社会老龄化日益严重,慢性心脏病的发病率开始逐渐上升,这造成的直接后果就是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增加。在年龄超过30岁的猝死患者中,年龄大于65岁的患者占82.8%。最终诱发死亡的人群中,男性平均年龄为70岁,女性为82岁。根据美国的研究报告指出,发生猝死的主要群体为年龄超过60岁且伴有心脏病、高血压和有抽烟习惯的人,与心肌梗塞无关。
尽管冠心病的死亡率在下降,存活率有所上升,但猝死的发病率却仍没有降低,多见于老年患者。这也告诉我们另一个信息,非缺血性心脏病在猝死的心脏疾病中已经占据了越来越重要的位置,其中以心肌疾病、伴有血流动力学异常的心脏瓣膜病最为重要。其中,扩张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患者诱发猝死的数量就已经占总数的10%-15%。
心脏性猝死主要发生在医院外,生存率为1%-20%。女性在院外的死亡率要比男性高,以种族来分析的话,白种人的死亡率要高于其他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