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心血管病诊疗>临床检验> 文章

临床检验

身体出现这些症状,警惕心肌缺血“光临”

2021年12月07日 10:11:11

  心肌缺血是指心脏的血液灌注减少,导致心脏的供氧减少,心肌能量代谢失常,不能维持心脏正常工作的一种病理状态。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心肌缺血的发病率也逐年上升,且呈年轻化趋势。心肌缺血如果不加以重视,随着病情的发展,会给身体带来严重的危害。

  心肌一旦缺血,往往都是有迹可循的,大家都应该了解心肌缺血的相关症状,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心肌缺血由于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明显,部分患者可无明显症状,有症状的心肌缺血患者主要表现为心前区不适、疼痛等。需要注意的是,不同疾病导致的心肌缺血,其引起的心前区不适、疼痛也会有所不同。具体如下:

  1、稳定型心绞痛

  稳定型心绞痛起初可由各种诱因引发,如寒冷刺激、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出现后症状逐渐加重,去除诱因后可自行缓解,服用速效救心丸也可使症状迅速缓解。

  2、不稳定型心绞痛

  当冠状动脉病变进一步加重后,心绞痛的表现也会逐渐加重,心绞痛可以在无明显诱因的情况下发生。病情程度越重,持续时间越长。

  3、心肌梗塞

  当冠状动脉完全闭塞时,引起心肌缺血坏死,心绞痛程度相对会更加严重,持续时间可延长到数小时至数天,及时服用扩张冠状动脉药物也无法缓解疼痛。

  如果出现不明原因的胸闷、胸痛等相关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以明确诊断病情,并接受系统治疗。

  对于无症状型心肌缺血可谓是“防不胜防”,尽早预防可有效避免心绞痛、心肌梗塞的发生。所以建议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按时监测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有条件者的人群,最好要定期检查心电图以及24小时动态心电图、运动试验、超声心动图检查,发现异常及早治疗。心肌缺血的高危人群如下:

  1、年龄在40岁以上的中年男性,以及处于更年期之后的老年女性人群。

  2、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患者以及肥胖者,同时伴有这些诱发冠心病危险因素的人更容易发生心肌缺血性胸痛。

  3、家族中有患过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有研究表明,如果父亲在55岁之前或者是母亲在65岁之前患有冠心病,其子女患冠心病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40岁以上人群一旦出现胸痛、胸闷、憋气等症状,应在病情未发作前马上含服4~6粒速效救心丸,以便及时、有效地预防心绞痛的发作、减少发生心肌梗死的几率。一旦发生心绞痛、心肌梗死,应立即舌下含服(最好嚼碎)10-15粒速效救心丸并及时送往医院救治。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