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保健妙招

3分钟教你看懂“血常规”

2019年08月08日 10:12:04

  很多朋友对血常规检查单上的诸多项目一头雾水,特别是看到箭头时心里发怵,那么今天就为大家做一个血常规的科普解读。

  血常规检查揪出肿瘤迹象

  人体骨髓的主要功能是造血,骨髓纤维化患者骨髓的造血功能会越来越差,也就是造血出现异常,甚至是不能造血,血象检查随之也会出现各种问题。

  ▼ 发病早期——血常规相关指标升高:疾病早期,骨髓在产生纤维组织的同时伴有造血细胞的过度增生,也就是说红细胞、血小板、白细胞都在长,这时候如果做血常规就会发现这三个指标,或者白细胞及血小板两个指标有明显增加。

  ▼ 疾病中晚期——指标下降:随着骨髓纤维组织的过度增生,造血功能逐渐下降甚至衰竭或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这时候的血常规表现为贫血、血小板减少、白细胞的数量可高可低。

  因此,通过血常规检查的异常结果,可揪出骨髓纤维化的蛛丝马迹。潘教授特别提醒,骨髓纤维化是逐步进展的,所以血常规的异常结果也是持续性的,并不是一次检查结果有问题就判定患上血液肿瘤,同时还应依据临床表现,比如出现贫血、乏力、左上腹胀满、骨痛、瘙痒、盗汗、消瘦、发热等症状。

  骨髓纤维化听上去没有“癌”字,其实是骨髓增殖性肿瘤,属于恶性血液肿瘤的一种。相比其他癌症反复排查,一时难以诊断的就诊经历不同,骨髓纤维化只要通过一张血常规化验单就能发现出异常踪迹。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潘崚教授解释说,血常规是所有检查中最基础,也是临床中最常用的,当您拿到的血常规化验单中,反复出现血小板和白细胞的数值升高,这个时候就要提高警惕了,最好找血液科医生看一下,判断是否有必要再做骨髓穿刺和骨髓活检及基因突变等检查,以获得最终确诊是否患有骨髓纤维化。

  血常规各指标解读

  血常规通常可分为三大系统——红细胞系统、白细胞系统和血小板系统。

  其核心项目是: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

  并不是其他指标没有意义,除去常规情况,复杂的还是交给医生考虑分析。

  1. 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b):搬运工

  红细胞中含有血红蛋白,就像人体中的搬运工,将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人体各部位,同时将二氧化碳等废物运出体外。

  血红蛋白(Hb)“↑” 说明:缺氧、失水、大面积烧伤、红细胞增多症等。

  血红蛋白(Hb)“↓” 说明:各种类型的贫血、失血。

  2. 白细胞(WBC):防御卫士

  白细胞主要包括: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5种。

  它们就像人体中的卫士,有外敌(如细菌、病毒等)入侵时就会现身,消灭外敌,还人体一个健康的环境。

  白细胞(WBC)“↑” 说明:细菌感染性疾病常升高,恶性肿瘤可能反应性升高,白血病多升高。

  白细胞(WBC)“↓” 说明:病毒感染常下降,严重肝病、骨髓衰竭性疾病、恶性肿瘤骨髓转移时多下降,自身免疫性疾病常有下降。

  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正常情况下占白细胞的85%以上,白细胞总数的升高或下降多为这两类细胞计数异常。

  单核细胞(M)“↑” 说明:感染、血液病可能。

  嗜酸性粒细胞(E)“↑” 说明:过敏性疾病、寄生虫感染可能。

  3. 血小板(PLT):维修队

  当血管内出现破损伤口,血小板会立即赶赴现场进行补救,起到凝血止血的作用,就好像人体内的装修队。所以血小板的高低主要反映人的止血功能。

  血小板数 “↑” 说明: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继发性血小板增多如急性失血性贫血、缺铁性贫血、脾切除术后、感染等。

  血小板数 “↓” 说明:感染、自身免疫性疾病、骨髓受抑、血液病等。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