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国家心血管病中心发布的报告,我国目前有心血管病患者2.9亿,其中冠心病患者1100万。且心血管病死亡率仍位居首位,占我国居民疾病死亡原因40%”,中国心血管健康联盟副主席、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脏中心主任医师霍勇教授表示:“有研究发现,80%以上经治疗的冠心病患者仍存在心绞痛的症状,约1/3的患者心绞痛未得到控制,我国心绞痛的管理仍有很大提升空间。”针对我国患者对于心绞痛的常见误区,霍勇教授提醒患者需要注意三个“不”。
不一定会痛
“心绞痛”这个名字很容易让公众和患者产生误解,首先会认为一定有痛感,而且疼痛部位一定在心脏附近,其实这些都是误区。
实际上,相当一部分的患者心肌缺血发作时,并不会产生明显的痛感;即使患者有痛感,也可能表现为其他部位的疼痛,比如后背痛、肩膀、手臂疼痛等。这些误解导致很多的心绞痛患者未得到及时的救治。
不能扛
心绞痛一般持续时间为2-10分钟,很多人常常对心绞痛抱有“扛一下就过去了”、“小病小灾,不要小题大做”的错误认识。
如果发现紧缩感、压迫感、烧灼感、窒息感或胸闷等症状,极可能是心绞痛征兆,应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诊并采用规范治疗。即使是心绞痛频繁发作的患者中,也有高达44%的患者未得到最佳药物治疗;且45.1%的患者使用抗心绞痛药物不超过1种,药物治疗严重不足。
而大多数心绞痛患者需要多种药物联合治疗是目前国际上心绞痛个体化治疗专家的最新共识,基于患者个体、合并症和病理生理状态的“钻石型”个体化心绞痛治疗策略正逐渐成为主流。在传统血流动力学药物基础上,能量代谢调节剂可进一步降低81%心绞痛发作。
不停药
调查数据和临床经验均显示:大部分心绞痛患者在用药后症状减轻,之后就不再继续去医院就诊、或擅自停止用药了。
但医学研究发现,患有心绞痛的病人相比没有心绞痛发病史的病人,会增加15%-30%的死亡和心肌梗死的发生。32.7%冠心病患者治疗后仍有心绞痛症状,即使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月持续性心绞痛的发生率仍高达30%。
因此,药物治疗仍然冠心病和心绞痛治疗的基础。心绞痛发生后,坚持定期检查、遵医嘱持续规范用药才是长期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关键。
心电图正常不能排除心绞痛
有些患者有典型的心绞痛症状,但是心电图的检查结果正常,就认为自己可以排除冠心病了。大约超过一半的心绞痛患者不发病时心电图是正常的。如果您做心电图检查时没有发作心绞痛,心电图很有可能是正常的。部分冠心病患者即使在心绞痛发作时,心电图也是正常的。所以即使您心电图检查结果正常,如果有典型的心绞痛发作症状,也应做进一步的检查,可以明确诊断,以免延误治疗。
心绞痛表现复杂多样,非常容易与其他疾病混淆。如果出现胸闷、胸痛等不适症状,应尽早到心内科就诊,并做相应的检查以明确诊断。对于不典型的疼痛,例如牙痛、下颌痛、咽喉痛和肩背疼痛,也应考虑到心绞痛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