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养心有道

保护“瓣膜”很重要

2016年04月13日 11:01:30

  从1965年6月12日我国首例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手术在长海医院成功实施那天起,40年来我国累计的心脏瓣膜置换病例数已超过10万例。但是,有很多人对心脏瓣膜手术不甚了解,为此,笔者采访了长海医院胸心外科主任徐志云教授,向大众普及心脏瓣膜病以及人造心脏瓣膜置换手术的相关知识。

  瓣膜病:心血管疾病之首

  心血管疾病每年夺走1200万人的生命,接近世界人口总死亡的四分之一,并使数百万人致残,成为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在四大常见心血管疾病中,位于首位的是心脏瓣膜病,其占心血管疾病总量的40%;其次为冠心病,占总量的30%;再次为先天性心脏病,占总数的25%,最后为大血管动脉瘤等。从这个角度上看,要保护心脏,保护瓣膜是很重要的一步。

  心脏瓣膜就是个“水闸”

  心脏瓣膜病居心脏疾病之首,相当常见,很多人就会有这样的疑问:心脏瓣膜到底起什么作用?正常人的心脏共有四个主要的心瓣,分别是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及肺动脉瓣。它们张开时让血液流过,关闭时则防止血液倒流,令血液正常地循环全身。打个比方的话,心脏瓣膜就像一个个“水闸”,帮助血液灌溉到全身的各个地方。当血液流过心脏的每个腔室时,都会经过一个瓣膜,这些瓣膜能够保证你的血液保持单向流动,因此,它们是不可缺少的。当它们发生病变时,所引起的后果是非常严重的,必须及时治疗。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最常见

  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是我国最为常见的一种瓣膜性心脏病,指心脏瓣膜因风湿热而遭到损害的一种疾病。风湿热一般都始于链球菌感染后的咽炎引起风湿性的病变,导致心脏瓣膜受到影响后引起的瓣膜增厚粘连或者引起的瓣膜关闭不全和瓣膜狭窄,它是一种炎症性疾病,可以影响身体的很多器官,特别是心脏、关节、脑和皮肤。

  风湿性心脏病主要表现为瓣膜的开放或关闭受限,心脏负荷增加,心脏扩大,心功能损害,并最终发展为充血性心力衰竭。风湿性心脏病的症状一般不会在发病早期表现出来,而是逐渐加重并表现出来,其中部分患者的病情会在出现症状后短时间内急剧加重,因此要早诊断、早治疗。

  此外还需要提醒风湿性心脏瓣膜病患者一定要避免感冒,因为每一次感冒都有可能使病情加重。一旦发生感冒,要及时服用抗生素。另外,患者在工作和劳动中切忌过度劳累。

  老年人要防瓣膜退行性改变

  心脏瓣膜病的另一种原因是退行性改变。在社会的老龄化趋势中,这个原因的发病率比较高,占到总人群的2%。这是一种随着年龄而增加的瓣膜老化、退行性变和钙质沉积所致的老年性疾病,也被称为老年钙化性瓣膜病或老年心脏钙化综合症。它是引起老年人充血性心衰、心律失常、晕厥和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也是老年人最常见的心脏瓣膜病变,且在老年人中发病率日益增加。

  TIPS:如何判断瓣膜性心脏病

  ●胸闷、气短是瓣膜病最多见的表现,这在从事一般日常活动时就会感觉到,部分严重患者甚至躺在床上后也会有这种症状。

  ●无力完成各种日常活动,头晕也会常常发生,甚至出现晕厥、昏死的表现。

  ●在户外活动时,感觉胸前好像有重物在压迫,会感觉心跳明显增快,或者节律不规则,或者有漏跳、下沉的感觉。

  ●伴有脚踝部肿胀、腹胀等,这主要是因为水肿引起。在体重上也会急剧增加,甚至有时一天会增加2—3斤。

  手术治疗越早越好

  手术治疗最为理想的时机是患者被确诊为心脏瓣膜病后,同时病情对心脏功能产生不可逆转的损害之前,这在降低手术危险性和改善手术效果两方面都有好处。但随着目前医学的进步和发展,任何时期的瓣膜性心脏病都应积极就诊,以期获得生活质量的提高和寿命的延长。

  心脏瓣膜修复是最理想的一种手术方法。对于某些先天性瓣膜裂、瓣叶交界粘连、瓣叶脱垂、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二尖瓣脱垂综合症以及风湿性瓣膜关闭不全,修补手术常可成功地重建瓣膜功能,取得满意的远期疗效。

  对于大多数的风湿性、感染性以及钙化性瓣膜病,修补手术成功率低,更多的应该采用心脏瓣膜置换手术。这个手术是以新的人造瓣膜替换自体病变瓣膜。

  目前,人造瓣膜主要分为两大类:一类是用人工材料制成的人工机械瓣,另一类是用同种或异种生物组织制成的生物组织瓣。机械瓣耐久性好,可以在人体内存在50余年,不易失效,但有血栓栓塞危险,需要长期服抗凝药治疗;生物瓣血栓发生率低,不需要抗凝治疗,但易退行性变、钙化失效,耐久性差,一般只能维持15—20年。对于年轻人来说使用生物瓣膜可能要面临第二次手术。就我国来说,一般65岁以上人多用生物瓣。另外,要根据病人的年龄、心功能状况等条件做出合适的选择,有出血倾向的病人换生物瓣比较好。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