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冠心病> 文章

冠心病

一半心梗急救,是被家人耽误了

2015年04月22日 14:32:07
一半心梗急救,被家人耽误了

同济大学附属第十人民医院是上海市急救创伤中心,每天都会接诊大量猝死的患者。“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若能在1小时内得到有效施救,康复后与正常人无异;如果在1个半小时后抢救,心肌将出现坏死,且时间越长,心肌坏死越多。但遗憾的是,有一半的患者,因为自身或家属的原因,而错过了急救的黄金时间。”


事实上,我国大部分心梗患者的治疗都存在着不同时间的延误。这其中,以患者就诊超时占的比例最高。目前全国每年有近70万例心梗发生,但仅3.5万获得了及时规范救治,也就是说,95%的心梗患者没有得到有效救治。调查发现,约50%的心梗患者,发病1小时内在院外猝死,主要死因是可救治的致命性心律失常。


导致就诊超时的一部分原因是患者自己就诊意识不高。不少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等症状,总喜欢扛着、熬着,认为忍忍就过去了,等实在扛不住了,再赶到医院时,往往已错过最佳抢救时间。”患者自己是“生死营救接力赛”的第一棒,一定要重视。


心梗救治宝贵的120分钟

概括来说,心梗的抢救需要闯过三道关,一是患者自己,二是急救运送,三是医院救治,其中患者这关尤为关键,直接决定抢救成功与否。


1及时辨别心梗


心梗的典型症状是胸骨正中间或中间偏左的地方出现心绞痛,有濒死、压迫感,可持续5~15分钟或以上,还有人会伴有出汗、恶心等症状。一般来说,胸痛持续20分钟还不缓解要高度怀疑心梗,超过5分钟就要警惕了。


另外,有时心梗还会出现不典型症状,表现为胃疼、牙疼、嗓子疼,十分容易被忽视。出现上述症状时,患者本人及家属要格外警惕,最好马上送医,决不能硬着头皮忍耐。


2马上拨打急救电话


统计发现,心梗患者中有近一半是自行到医院,认为这样更快捷,只有不到26%的人通过呼叫急救车到达医院。但实际上,自己送医有很多弊端。


首先,随意搬动患者或患者自行走动,会提高院外死亡率,相反如果打急救电话,医生会在来的路上指导患者先行自救,运送病人的过程中还可进行早期诊治;其次,很多人不了解医院的情况,送去的医院可能没有救治心梗的能力,即使有能力,院方也可能因没做好人员、设备和床位的准备,从而延误救治。打急救电话的意义就在于医院能迅速启动有针对性的急救绿色通道,抢得救命时间。


3平静地等待救援


如果病人有冠心病病史,怀疑心梗时,可服用速效救心丸等药物,但如果没病史或不清楚病人的情况,最好不要随便给病人服药。


最好让病人平躺,保持安静,不要受刺激。如果可能的话,最好吸氧,实在没有氧气,就把窗户打开,让病人得到充分的氧气供应。发生心梗后,最坏的一种情况是室颤,可能导致猝死。此时,最好保持病人呼吸道畅通,并做胸部按压和人工呼吸,防止脑缺氧,以免大脑细胞迅速死亡。


4配合医生的工作


病人如确诊心梗就应马上进行手术,但现实生活中,很多病人家属往往不太配合,医生非常着急,家属却迟迟不在手术协议上签字。这和当下的医患关系有关,很多病人家属缺乏对医生基本的信任,一听手术或做支架,就马上怀疑医生是为了多赚钱、多卖药。


还有的家庭,要把七大姑八大姨都叫过来一起商量,说好每家出多少钱后才做手术,导致宝贵的抢救时机白白被浪费。因此,为了病人的安危,家属一定要信任医生,并配合医生工作,尽快签字,尽快手术。


年轻人心梗更凶险

20多岁的年轻人竟然会得心肌梗死?如今,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悲剧正越来越多地发生在我们身边。从广告界白领猝死办公室,到公司高管在地铁口晕倒猝死,再到淘宝店主因过度劳累离开人世,这些英年早逝的悲剧无不在提醒我们

,尽管心肌梗死的发病高峰是60~70岁的老年人,但年轻患者的数量却在不断增加,正呈现出年轻化的趋势。


一方面,中青年通常面临巨大的工作压力,为了家庭、前途打拼,不惜熬夜加班、透支身体,加上缺乏运动、饮食不规律、吸烟等原因,心脏血管内膜已经过早受损,为心脑血管疾病埋下隐患。另一方面,如今的年轻人普遍喜欢玩电脑、手机等电子产品,打游戏、看小说、追美剧,经常“废寝忘食”,精神高度紧张,引起血压升高、心率增快,心肌耗氧量猛增,引起或加重心肌缺血。


在这样的前提下,一旦出现某些突如其来的诱因,比如连续熬夜、过度疲劳、酗酒、情绪大起大落等,就可能成为压垮心脏的最后一根“稻草”。


需要格外注意的是,年轻人一旦发生心肌梗死,风险性和致命性更高。这是因为,中青年人的血管比较光滑,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血管容易出现大范围痉挛,导致大面积心肌缺血,增加猝死的发生率。


此外,老年人一般有多年的心脏供血不足,心脏会逐渐适应,形成 “侧支供血”的自我保护机制。当血管狭窄导致心肌缺血时,可通过侧支供血发挥补偿作用。而年轻人则缺乏这种自我调整的“预适应”过程,心肌缺血后找不到其他通路补充。加上由于以往身体健康,年轻人即便出现早期不适表现也易被忽视,延迟就医,从而错过急救的最佳时机。


但是,与老年人不同,大多数年轻人在心梗发作前,往往都能找到明显的诱因,比如精神紧张、情绪激动、过度疲劳,甚至有人是在吵架闹分手的时候突然倒下。


因此,我们要特别关注这些健康“信号灯”。加班感到疲倦难熬时,不妨先休息半小时;呵欠连天时,最好马上关电脑,上床睡觉;与人争吵时,适当“隔离”一下,让情绪降降温;出现胸痛、胸闷,特别是在劳累、运动后加重时,一定要及时就医。


生活中,最好定期检查血糖、血压和血脂等,对自己的健康状况心中有数。抽出时间,尽量每天保证运动半小时以上,有时间多到户外接触大自然;规律用餐,吃得清淡一些,多吃蔬果,远离高脂、高盐饮食,不要饥一顿饱一顿;戒烟限酒,用充满精力的身体迎接工作和生活。


不痛的心梗更可怕

据临床统计,约有1/4的心梗发生时没有典型症状,常常因此耽误治疗,甚至导致死亡。女性更为明显,超过50%的女性急性心梗患者无梗死前胸痛症状,在无症状和有症状的急性心梗漏诊患者中,近2/3是女性。


一般来说,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多有突发性的心前区胸骨后压榨样疼痛,持续20分钟以上仍不能缓解,胸口好像被一块大石头压着喘不过来气,并伴有大汗淋漓、面色苍白、恐惧和濒死感,这些都是典型的心梗症状。


“其实,无痛心梗的发生也不是没有任何征兆。”很多患者发病后才恍然大悟,原来心梗发生前,身体已经通过一些微妙变化向我们发出了警告信号,但是却被我们忽略了。


比如身体不明原因的短时间阵痛,如上腹痛、牙痛、嗓子痛、下颌痛、左肩臂痛、后背痛等,检查后发现该部位症状不明显,一般疼痛时间较短,只有几分钟,并且一活动就疼,不活动即缓解,这种情况要及时去医院排查心梗发作的可能;突然出现从未出现过的胸闷、乏力等症状,或者活动时出现心慌、气短等现象,并有逐步加重的趋势,要考虑心梗的可能;冠心病患者近一个月内,心绞痛症状逐渐加重,胸痛较之前频繁、程度越来越重、范围增大、持续时间加长,舌下含服硝酸甘油后不能缓解,也要警惕心梗发生。


人人都要具备心梗预防和救治意识

时间延误不应成为抢救生命的“死结”,心梗的救治也需要多方努力。多位专家共同呼吁,心梗救助不只是医生问题,也是社会问题,需要大众、医院、政府、媒体四方联动。


首先要对公众加强心梗宣传。比如说我国患者的就诊时间普遍需要5个小时左右,而欧美等国家仅需要一、两个小时就会到达医院。大众需要具备“有胸疼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的健康意识。


调查发现,尽管目前有了非常好的设施,但心梗即使到达医院也只有30%能够得到有效的早期治疗,所以无论是医院还是急救体系都稍显不足。葛均波表示,心梗救助需要有关部门给予更多的支持,建立更加有效的急救体系,将心梗的医疗资源配置放在国家急救体系更重要的位置,医院也要更加规范救治流程。最后,媒体要向大众传播心梗的救治要领,让大家牢记12个字“有胸痛,上医院;救心梗,通血管”。


尽管心梗发病急,病情重,但研究发现,90%的心梗是可以预防的。霍勇说,如果我们为心梗危险因素制作一个“榜单”,前三名中有高血压、高脂血症、吸烟,此外,糖代谢异常、运动过少、蔬菜水果摄入不足、精神紧张等也有一定影响。如果有一个或多个危险因素的话,就应提前预防。


健康贴士:速效救心丸是国家机密级处方药物,是临床治疗冠心病、缓解心绞痛首选中成药。除了心绞痛发病时有速效急救作用外,更可当做日常用药,长期服用可起到血管扩张、血管新生、稳定斑块、保护缺血心肌等作用。大量临床报道,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每日三次,每次六粒,第一周心电图就有明显改善,至第六周以后,效果更明显。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急救时大剂量服用也不会影响疗效。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