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新的研究显示,急诊胸痛患者若已经排除心肌梗死诊断,那么其短期和长期发生心肌梗死的风险较低,即使是没有接受进一步的诊断性检查。相比之下,那些进一步检查(例如,无创的动态心电图、心肌灌注显像,CT冠脉造影[CTCA]等)的患者不但没有防止心梗的发生,反而接受了更多的操作和检测。研究于2015年1月26日发表于《JAMA: Internal Medicine》。
主要研究者Andrew Foy(宾夕法尼亚州Milton Hershey医疗中心)称,我们发现早期心脏负荷检查与未来心梗发生率降低无关,但是与后续的侵入性检查和操作有关,即心导管术与血运重建。
Foy解释,当患者因胸痛被送至急诊,我们疑诊急性冠脉综合征时通常会建议患者行连续心电图和心肌酶检测——至少两种心肌肌钙蛋白(4-6个小时)。如果心电图表现不明显,医生一般会推荐在出院前或出院后72小时内进行无创心脏检查。但这取决于医生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关注程度。
目前,美国心脏协会(AHA)已经认可了出院前或出院后72小时内非侵入性检查诱发缺血、引发缺血或检测冠状动脉疾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这类检查有助患者及早从侵入性治疗中获益,如冠脉血运重建。但还没有随机临床试验(比较心脏负荷检查 vs不检查直接保守治疗)证实AHA的意见。为此,Foy等进行了这项回顾性分析。
研究者从国家私人健康保险数据中提取了样本,包括急诊室中以胸痛为主要或次要诊断的患者。评估了5种治疗策略的未来获益:无非侵入性检查、运动心电图、负荷超声心动图、心肌灌注显像或CTCA。
共纳入421,774例患者。其中293,788例未行进一步测试,82,954例行心肌灌注显像,24,101例行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18,206例行运动心电图检查,2,725例行CTCA检查。检查后平均随访时间为6个月。仅有0.11%的患者在出院后7天内发生心肌梗死;190天内,0.33%的患者因心梗入院。不同策略组之间,因心梗而入院的比率无显著差异。
在7天和190天时,分别有3.0%和5.3%的患者接受了心导管插入术,0.7%和1.3%患者进行了冠脉血运重建。
190天时,未接受后续检查的患者血运重建率为0.8%。相比之下,负荷超声心动图检查组患者血运重建率为1.3%,运动心电图组为1.9%,心肌灌注显像组为3.0%,CTAC组为2.4%。190天时未检查组行导管插入术的比例为3.4%,负荷超声心动图组为4.7%,运动心电图组为6.0%,心肌灌注显像组为12%,CTAC组为6.8%。7天随访中,任意检查组患者比未检查组患者更有可能进行心脏导管插入术或冠脉血运重建;190天时结果相同,尽管尚未有证据证明检查与导管术/血运重建之间的关系。
如果非侵入性检查可检测患者的不稳定心绞痛,而血运重建可降低这些患者未来的心梗发生率。但是事实并非如此。
本研究的局限性包括:未接受检查的患者通常更年轻,而且并发症比接受检查的患者更少;选择性偏倚和不可测量的混杂因素。研究者也试图在分析中控制这些变量。Foy指出,未接受检查的患者样本量较大(接近30万),该组中年龄较大且伴有并发症的患者也很多,这有助于减少偏倚。急诊胸痛的诊疗是一个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们需要前瞻性临床试验来确定进一步检查是否存在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