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白领心健康> 文章

白领心健康

自静其心延寿命

2014年11月11日 11:25:14

中医养生特别强调养心调神,并将其列为养生第一要务。然而,在当下纷繁芜杂的信息扰动中,人之“神”常处于易动难静的状态。所以,要真正做到“自静其心”是非常不容易的,必须从思想高度认识清楚,才能克服“心如猿,意如马,动而外驰”的各种干扰。早在两千多年前的《黄帝内经》中就指出“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强调人之心神总宜静,清静养神特别重要。近年来,生理学研究证实,人在静心之后,大脑中枢又回复到儿童时代的大脑电波状态,也就是人的衰老生化指标得到了“逆转”。

不难看出,这一养生思想源于道家。道家十分重视精神修养,提倡清静无为,以净化心灵。道家创始人老子,善于清静养生,提倡“致虚极,守静笃”的精神境界,要求静心养神,摒弃杂念,追求恬淡闲适、平和安静、洒脱超然的自在意境。

中医对“自静其心”的教诫要更加全面具体一些。《黄帝内经》从医学角度提出了“恬惔虚无”的摄生防病的思想,突出强调了“志闲而少欲”、清静养神的重要性。后世的很多养生家对“去欲”以养心神的认识,无论在理论和方法上都有深化和发展。三国的嵇康、唐代的孙思邈、明代的万全等都有精辟的论述。然而心神之静,不是提倡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是指精神专一、摒除杂念、心无妄用。古人云:“人能长清静,天地悉皆归。”清代的曹庭栋在总结前人静养思想的基础上,即指出“心不可无所用,非必如槁木,如死灰,方为养生之道”、“静时固戒动,动而不妄动,亦静也”。正常用心,能“思索求知”,对养神健脑会大有益处;唯“不时御神”,心动太过,精血俱耗,神气失养而不内守,不利于身心健康。

另外,“自静其心”还要善于休息。休息的方法有两种:一种是安静的休息,使整个大脑彻底休息,进入睡眠或闭目养神,在心神过度疲劳的情况下,这种休息是有益的。另一种是活动性休息,即参加文体活动,使大脑不同的神经元通路网络轮流兴奋和开放,从而使疲劳的那部分得到休息,这是比较积极的休息。运动时大脑会随之兴奋,脑血管微微扩张,脑细胞活跃度增强,令头脑清晰,心情舒畅,浑身充满活力,心理压力和烦躁烟消云散。文体活动不仅可以消除脑的疲劳,还能增强心血管的机能,促进血液循环,提高机体的免疫力,这些就不是睡眠或闭目养神所能代替的。“会休息的人才会工作”,这句耳熟能详的箴言其实含有很深的养生道理。

清代尤乘的《寿世青编》中载:“人多烦我少记,人悸怖我不怒,淡然无为,神气自满,此长生之药。”让我们记住这句话吧。“不欲以静”,去躁离烦,方得养生之真谛!


健康贴士:相比化学药物,中成药的副作用相对就小得多。比如我国著名的中成药“速效救心丸”,就是一种纯中药提取制剂,长期服用也不会产生耐药性。速效救心丸服用时间越长,其心肌功能、血流变等指标越能得到改善。大量临床报道,舌下含服速效救心丸,每日三次,每次六粒,第一周心电图就有明显改善,至第六周以后,效果更明显。长期服用速效救心丸,急救时大剂量服用也不会影响疗效。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