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临床参考

支架贴壁不良频繁,但无临床后果

2014年02月12日 09:55:01

根据一项单中心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分析显示,在置入冠脉药物洗脱支架(DES)的各种情况下,几乎均会发生一定程度的支架贴壁不良——无论是急性或晚期,但临床后果是微乎其微的,或至不存在。这一结果在2014年1月14日先于Circulation: Cardiovascular Interventions在线发表。


以Myeong-Ki Hong博士(延世大学医学院,韩国首尔)为首的研究者对他们机构2009年1月~2011年12月期间接受DES的351例患者的356个冠脉病变的OCT成像进行分析。DES包括西罗莫司洗脱支架、佐他莫司洗脱支架、依维莫司洗脱支架和biolimus A9洗脱支架。


几乎2/3的置入支架出现急性贴壁不良

OCT显示超过一半(62%)的置入支架出现急性支架贴壁不良,而晚期持续性贴壁不良和晚期获得性支架贴壁不良的比例分别为31%、16%。解决急性支架贴壁不良的比例为69%。


约一半(53%)的急性支架贴壁不良位于支架的边缘内。急性支架贴壁不良支架梁的发生率为5.2 ± 6.2%,其体积为3.05 ± 3.67mm3。急性支架贴壁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

1.钙化病变(OR 11.19; 95% CI 3.52-35.63; P < 0.001)

2.长支架长度(> 25 mm; OR 3.80; 95% CI 1.11-13.03; P = 0.033)

3.严重的基线直径狭窄(> 70%; OR 2.45; 95% CI 1.19-5.06; P = 0.015)

 

同样,大部分(72%)的晚期支架贴壁不良位于支架的边缘内。晚期持续性贴壁不良支架梁的发生率为2.5 ± 3.6%,其体积为1.28± 2.16 mm 3。多变量分析显示,晚期持续性贴壁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包括:

1. 急性支架贴壁不良的体积(OR 1.17; 95% CI 1.01-1.35; P = 0.044)

2. 支架边缘内的急性支架贴壁不良的位置(OR 6.31; 95% CI 2.03-19.60; P = 0.001)

 

急性贴壁不良体积的分水岭

受试者工作曲线分析表明,急性支架贴壁不良的体积≥2.56 mm3,其区别于解决的急性支架贴壁不良病变的晚期持续性贴壁不良(曲线下面积0.739; 95% CI 0.768-0.819;敏感性62%,特异性75%)。


晚期获得性贴壁不良支架梁的发生率为3.8 ± 4.5%,其支架体积为2.06 ± 3.24 mm3。晚期获得性支架贴壁不良主要分布于支架内部(61%),而不是支架边缘(39%)。


在平均随访期超过28.6 ± 10.3个月期间,伴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任何患者中未观察到可能与支架贴壁不良相关的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MI和支架内血栓形成在内的临床事件。有8例患者被要求TLR。


根据作者所述,作为调查临床实践中大量患者的OCT检测急性和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首项研究,“OCT检测出的支架贴壁不良的发生率是相当高的。”然而,他们补充道,“通过OCT检测出的晚期支架贴壁不良的远期临床预后是有利的。”


据Hong博士及其同事所说,特别是急性支架贴壁不良的高发生率可能是源于OCT检测小病灶的精确度大于IVUS。


减少临床后果背后的因素

尽管如此,作者声称,支架贴壁不良的临床意义是“有争议的”,在本研究中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因素:

1. 大多数患者(75%)至少接受双重抗血小板治疗12个月

2. 在随访期间,内膜愈合增加,贴壁不良减少;此外,双重抗血小板治疗可能会避免一些缺血性事件,直至更有利的内膜增生出现。

3. 通过OCT频繁检测出的较小的支架贴壁不良对未来不良心血管事件可能不会产生临床显著的影响,与较大的支架贴壁不良相关的晚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相反。


最后,他们指出,鉴于大部分(77%)的病灶被置入新一代的DES,“有利的临床预后,尽管存在支架贴壁不良,可能是因为新一代DES的性能得以改善。”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