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是人类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我国每年约有300万人死于心血管病,而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到2020年我国每年死于心血管疾病的人数可能达到400万。人类要减少心血管疾病死亡率和发病率,将面临巨大的挑战。然而,造成这种挑战更为严峻的是,患者即使获得标准治疗后,仍可能发生心血管事件。因此,在控制传统危险因素同时,更应对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干预和管理,进一步降低心血管事件。
一、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的概念
经过以目前临床证据为指导的标准治疗(包括治疗确立的危险因素如不健康生活方式、高胆固醇血症、高血压、高血糖、肥胖等)后,患者仍然存在发生大血管、微血管事件的风险,即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
二、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存在的证据
近年来,在心血管疾病一级和二级预防中,应用他汀类药物,不仅降低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也有抗炎及保护内皮等作用,显著降低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然而,治疗新靶点研究(treating to new targets,TNT)显示,与LDL-C降至2.60mmol/L(100mg/dl)组比较,阿托伐他汀80mg/d治疗组,LDL-C降至1.99mmol/L(77 mg/dl),其冠状动脉事件进一步降低22%,但仍有78%的冠状动脉事件剩留风险。就绝对发生率而言,冠状动脉事件由10.9%降至8.7%,但仍剩留8.7%的冠状动脉事件风险。这表明即使强化他汀治疗,冠状动脉事件剩留风险仍较高。
最新的胆固醇治疗试验(cholesterol treatment trial,CTT)荟萃分析显示(包括25个他汀研究,155613例患者,其中既有安慰剂对照研究,也有活性药物对照):LDL-C每降低1mmol/L,冠状动脉事件可减少23%,但仍有77%的冠状动脉事件剩留风险。不论治疗组或对照组,糖尿病患者主要血管事件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糖尿病患者,故糖尿病患者的高心血管剩留风险更为突出。
Steno-2研究对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全面强化干预,包括口服降糖药物、抗高血压药物、他汀降胆固醇及饮食和生活方式改变,平均随访13.3年,与常规治疗组比较,其心血管事件降低53%,但仍有47%的心血管事件剩留风险,且25%发生肾病,55%周围神经病变进展,51%视网膜病变进展,显然全面强化干预策略未能防止大部分患者微血管病变发生或进展,而他汀对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事件的作用有限,故2型糖尿病患者微血管风险仍然是巨大挑战。
上述研究证明,他汀类药物治疗并未能完全消除心血管疾病危险,特别是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更为突出。这也提示,心血管事件危险除与LDL-C密切相关外,还可能与甘油三酯(TG)水平升高、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降低有关。后二者可能是他汀类药物降低LDL-C后,心血管剩留风险存在的最常见的重要因素,也是最值得探索的新血脂干预靶点。
三、血脂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
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包括二类。一类是不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年龄、性别、种族、家族史等;第二类是可改变的危险因素,如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肥胖/超重、吸烟、高盐饮食、缺乏体力活动等。心血管剩留风险与诸多因素有关,最常见的是与以高TG、低HDL-C为特征的血脂异常有关,即血脂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
1.TC水平与心血管剩留风险
TG的升高,实际上反映的是体内富含TG脂蛋白(triglyceride-rich lipoprotein,TRL)及其残粒浓度的增高,如极低密度脂蛋白( VLDL)和VLDL残粒、乳糜微粒(CM)和CM残粒的增加。增加的残粒可沉积于动脉血管壁,促进动脉粥样硬化。TRL增多,可以导致具有强致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小而密LDL增多、促进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大颗粒HDL-C降低。TRL及其残粒增加,还促进动脉壁的炎症反应和内皮细胞损伤。
一项TG与冠心病风险的荟萃分析显示:根据TG水平将其分为低、中、高3组,其中高TG水平组较低TG水平组的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显著增高72%。另一项关于胆固醇与复发事件(CARE)和普伐他汀对缺血性疾病的长期干预(LIPID)合并分析表明,高TG是他汀治疗患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因素。PROVEIT-TIMI22研究显示,即使他汀治疗使LDL-C得到最佳控制[<1.80mmol/L(70mg/dl)],高TG[≥2.26mmol/L(200 mg/dl)]患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风险仍较TC<2.26mmol/L的患者增加27%[4]。
TG增高与糖尿病患者微血管并发症的风险之间关系密切。研究表明,TC增高可能是视网膜硬性渗出、黄斑病变、增生性视网膜病变的重要致病因素,且视网膜病变严重程度与TG水平正相关。同时,TG和富含TG的VLDL可促进白蛋白尿进展,高TG与2型糖尿病患者发生微量白蛋白尿(MAU)和大量白蛋白尿的风险独立相关,TG/HDL-C比值升高与MAU进展独立相关。高TG与自主神经病变也显著相关。
然而,68项长期前瞻性研究(n=302430)显示,调整年龄、性别参数时,TG水平与冠心病风险仍显著相关,进一步调整所有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收缩压、吸烟、糖尿病病史、体质指数(BMI)及其他血脂水平(如HDL-C和非HDL-C),TG与冠心病、卒中均无显著相关性。笔者认为,这一结果是可信的,首先,如前述,TG的升高,实际上反映的是体内TRL及其残粒浓度的增高,如VLDL和VLDL残粒、CM和CM残粒的增加;第二,检测血TG水平就是检测TRL及其残粒中的TG;反过来说TG升高就是富含TRL及其残粒的升高;第三,所谓的非HDL-C就是LDL-C加上TRL及其残粒中的胆固醇的总和,如果LDL-C已达标,那非HDL-C的本质或升高就是TRL,及其残粒中的胆固醇升高,代表的是TRL及其残粒,特别VLDL和VLDL升高;第四,调整非HDL-C后,TG与冠心病和卒中均无显著相关性,可能就独立危险因素而言,非HDL-C这一参数的作用更直接或更能代表TG升高的本质,而TG可能是其标志物。这也是为什么选用贝特类、烟酸或∞0脂肪酸联合治疗高TG血症,治疗目标为“非HDL-C”达标[LDL-C目标值+0.78mmol/L(30mg/dl)],或简单地评估,即TG≤2.26mmol/L(200mg/dl)的原因。
2.HDL-C水平与心血管剩留风险
血HDL-C水平也是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大血管事件剩留风险的重要因素之一。TNT研究显示在LDL-C<1.80mmol/L(70mg/dl)的患者中,HDL-C≥1.42mmol/L(55mg/dl)与HDL-C<0.96 mmol/L(37mg/dl)相比,心血管事件发生率减少39%。在日本进行的有近50 000例患者参加,用辛伐他汀治疗随访6年的研究结果表明:不管是一级预防还是二级预防,冠状动脉性心脏事件与HDL-C水平呈负相关。
Framingham研究表明无论TC水平如何,HDL-C与心血管病负相关,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大规模人群汇总分析也显示,HDL-C与冠心病负相关,HDL-C每升高1mg/dl,心血管病风险降低2%~3%。
但也有研究提出了相反的观点,2009年荟萃分析(108项随机对照研究,其中他汀研究62项,包括299310例有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受试者)显示:调整LDL-C水平后,HDL-C水平与心血管病风险无显著相关性。认为所有的流行病学和临床试验表明LDL-C是第一位的,或是首要目标;第二,药物治疗后,特别是他汀治疗后LDL-C已得到有效控制,获益显著,HDL-C的“防御性”作用可能无法显现;第三,最好的分析是:研究结束后所有治疗组的患者按HDL-C的高低排队分组,再分析各组心血管事件,如TNT研究那样更能作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四、干预血脂相关性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的研究
1.贝特类药物研究
多项临床试验亚组或事后分析提示,贝特类药物单药或联合他汀治疗可能显著降低TG升高和(或)低HDL-C患者大血管与微血管事件风险。
TC升高和(或)低HDL-C作为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研究。苯扎贝特干预研究(BIP)表明:应用苯扎贝特治疗心肌梗死和心绞痛患者,随访6.2年,结果显示:苯扎贝特组与安慰剂组总体的心肌梗死和猝死率并无显著差异;但在TG≥2.26mmol/L的患者中,苯扎贝特组的心肌梗死及猝死率较安慰剂组显著下降39.5%。
FIELD研究结果显示:非诺贝特治疗2型糖尿病患者,总的心血管事件下降率为11%,其中低HDL-C组事件发生率下降14%,高TG组事件发生率下降23%,而低HDL-C合并高TG患者事件发生率下降了27%(P=0.005)。
近期荟萃分析显示,贝特类药物治疗在7389例高TC患者中,血管事件下降了25%,15303例低HDL-C患者血管事件下降16%,5068例高TG合并低HDL-C患者的血管事件下降了29%。
名副其实的干预与血脂相关性心血管剩留风险的获益证据来自“控制糖尿病患者心血管风险行动”(ACCORD)研究的亚组分析结果:与单独应用辛伐他汀20~40mg/d比较,非诺贝特联合他汀可降低伴有TG升高与HDL-C降低的糖尿病患者[TG≥2.30mmol/L(204mg/dl)和HDL-C≤0.88mmol/L(34 mg/dl)]主要心血管事件31%。
除大血管风险外,FIELD和ACCORD研究均发现,非诺贝特单用或联用他汀治疗都可以显著降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减缓糖尿病肾病进展。
2.烟酸药物研究
AIM-HIGH研究(干预低HDL-C/高TG代谢综合征的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和对全球健康结局的影响研究)是一项干预与血脂异常相关的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的终点研究。该研究人选3414例确诊的心、脑血管和外周动脉疾病伴有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男性HDL-C<1.04mmol/L,女性<1.30mmol/L;TG1.70~4.50mmol/L)患者,比较缓释烟酸和辛伐他汀40~80mg/d联合应用与单用辛伐他汀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2011年AHA发布的结果显示:联合治疗对脂质谱产生了预期效果(升高HDL-C25%,同时显著降低TG28.6%,两组LDL-C均<1.80mmol/L),然而两组的心血管终点事件几乎相同,事件发生率分别为16.4%和16.2%。这一结果似乎表明对于稳定性的心血管疾病患者,在他汀治疗基础上加烟酸,将LDL控制在<1.80mmol/L的水平,尽管升高了HDL-C和降低了TG水平,但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并未降低。其可能原因一是,94%患者已用他汀,大于1年76%,大于5年40%,二是对照组HDL-C升高大于10%。
HPS2-THRIVE研究:该研究入选25 000例既往有心肌梗死、脑卒中、周围动脉疾病,已用他汀类药物治疗达到理想LDL-C水平的患者,比较联合他汀和缓释烟酸/拉罗匹仑治疗与单独应用他汀对心血管终点事件的影响。关于该研究的主要终点,冠状动脉事件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MI)、卒中或冠状动脉血运重建的联合发生率,在对照组中为15%,而在烟酸/拉罗匹仑组为14.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样重要的是,烟酸/拉罗匹仑的不良事件风险显著增加,即每治疗1000例患者发生约30起不良事件。在烟酸组,糖尿病并发症的绝对风险为3.7%,新发糖尿病的风险为1.8%,均有统计学意义。另外,使用烟酸治疗导致感染风险增加1.4%、出血风险增加0.7%,还包括出血性卒中风险增加。
HPS2-THRIVE研究结果显示:在他汀类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使用烟酸和拉罗匹仑升高HDL-C并不能降低稳定性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心血管剩留风险。
3.胆固醇酯转移蛋白(CETP)抑制剂
CETP抑制剂Dalcetrapib研究,在2012年对dal-OUTCOMES试验进行第2次中期评估后宣布终止研究。研究人选近期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15 871例,随机给予Dalcetrapib 600 mg/d或安慰剂,平均随访31个月,主要终点包括心血管死亡、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缺血性卒中、不稳定性心绞痛或心跳骤停复苏的复合终点。结果显示CETP抑制剂Dalcetrapib虽升高HDL-C(31% ~40%),但并未带来临床获益。
先前的CETP抑制剂-Torcetrapib的ILLUMINATE研究表明,虽然Torcetrapib升高HDL-C72%,但由于心血管死亡和全因死亡率上升终止了临床试验,尽管治疗组血压升高超过5mmHg,电解质紊乱、醛固酮水平升高也是研究终止的原因。
Framingham研究表明,CETP活性的降低具有升高HDL-C作用,但也升高心血管病风险。该研究人选(1987-1990年)社区无心血管病的常规体检者320例,平均随访15.1年,多因素分析显示CETP活性与心血管病事件风险相关,即CETP活性小于其中位数组,与心血管事件增加相关。
简言之,通过CETP抑制剂升高HDL-C的新干预手段可能不行。提示关注血循环中HDL-C数量,更要关注HDL的“质”(逆转运功能),“质”比“量”更重要。干预心血管疾病剩留风险的血脂相关性因素,仍待更多临床研究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