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对于普通人群而言,轮班工作人员发生心梗、卒中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显著增加。其中包括:发生缺血性卒中的风险增加5%,而发生心梗和心血管事件的风险增加了几乎25%。除夜间轮班工作之外,其他方式的轮班都存在这一风险。
按照BMJ的在线文章报道,这一结果不受其吸烟或社会经济状况的影响。位于伦敦(加拿大)的西安大略大学的David C. Hackam (MD)及其合作作者在结论中写道:“不管如何解释,客观上轮班工作人员发生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显著增加,这表明从事轮班工作的人员应当对风险因素的修订时刻保持警惕。”在轮班工作人员中进行风险因素调整的筛查对相关风险因素的治疗造成了明显的负担,这包括血脂异常、吸烟、葡萄糖耐受不良以及高血压。我们应当对轮班工作人员进行心血管疾病征兆方面的教育,尽力阻止或避免疾病早期的临床表现。文章中写道:“文献中的证据表明,对轮班工作表的调整以及合理化安排可以使工作者更健康和高效。但是,这些调整对心血管方面的长期影响仍然未知。“而且之前已经很好地证明,轮班工作可以潜在性打破生理节律、睡眠以及工作生活方面的平衡。但是与血管疾病之间的关系仍然存在争议,这已经在多个研究相互矛盾的数据中体现出来。
作者在他们的引言中注明,先前对轮班工作和血管风险关系的研究已经变得过时,或者说没有使用有效的方法。在它们之间关系不确定的背景下,对其他文献相关数据的综述和分析变得合理。在该项综述中,作者对多个目录下的数据进行了查阅,同时对相关领域的专家进行了采访,最后参照已发表文章和相关指南的表单进行了综述,而且他们通过Downs&Black scale方法对所观察的研究质量进行评估。这一综述对34项研究中的全部2,011,935名成年人进行了分析,同时该研究还包括了11项前瞻性队列研究、13项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及10项病例对照分析。研究中的轮班时间表分为晚间轮班(4项研究)、混合性轮班(11项研究)、夜间轮班(9项研究)、循环轮班(10项研究)以及不规律或者非特异性轮班(6项研究)。而对照组人群是30项研究中的无轮班日间工作者,以及对一般人群和轮班工作人员进行比较的其余4项研究。所得出的主要结论是心梗、缺血性卒中和心血管事件风险的增加,所纳入的研究包括10例心梗、28例心血管事件和2例缺血性卒中。
一项随机效应的pooled analysis(合并分析)显示,轮班工作使心梗的风险增加23%,心血管事件增加24%,缺血性卒中增加5%。而通过对修订和未修订汇总风险比率的比较也可以得出相似的结论。上述所有的研究都未涉及到心衰或者出血性卒中。但是,5项研究涉及到心血管事件,9项涉及到冠心病死亡,4项涉及到脑血管事件死亡,5项涉及到心血管事件死亡,8项涉及到所有原因导致的死亡。所有与轮班工作相关的风险比率均超过1.0。按照Downs& Black评分,无论评分高或低,其汇总结果没有显著性差异。
作者认为他们的研究也存在一些局限性:研究结论定义上的差异、统计方法的差异、”心血管事件“定义下心血管状况的巨大差异以及少量研究中对缺血性卒中和脑血管事件死亡终末点评估上的差异。文章中写道:“尽管存在这些局限,但是我们已经从流行病学角度证实轮班工作和血管事件存在相关性。遗憾地是这些纳入的研究没有从因果关系上给出明确地证明。然而,其他的研究也表明轮班工作人员在血脂异常、代谢性疾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方面有较高的风险。即使只有一次夜间轮班,也足以使血压增加,同时对心率的改变造成损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