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LVEF正常,经超声心动图随访2年以上,约1/4的患者出现舒张功能改善或恶化,而舒张功能恶化在追溯单中心研究中是死亡率的独立预测指标[1]。
这一发现与最近的发表在2012年1月18日的《循环》杂志上的一篇调查报告结果一致[2],该报告显示舒张功能不全,实际上是一种相当普遍的动态过程——舒张功能不全进一步恶化会增加近80%的死亡风险。
该报告的第一作者Wael AlJaroudi博士(克利夫兰诊所)指出,当医生看到超声心动图上的左室收缩功能下降时,都会比较警惕,但是即便医生看到舒张功能下降,他们通常会忽略。目前基于2005年到2009年患者的分析显示,舒张功能恶化与收缩功能恶化一样糟糕,所以不应该掉以轻心。
在这项研究中,对1065例基线超声心动图LVEF> 55%(通常进行症状或瓣膜功能评估)的门诊患者,进行6个月至两年的超声随访,72.3%的患者最初患有舒张功能不全,约2/3的患者为轻度。平均1,1年后的超声随访后,与基线值相比,总人群中16%的患者出现舒张功能恶化,11%出现改善;8.3%恶化<55%。平均1.6年后第二次超声心动图研究显示,总人群的死亡率为13%。
根据基线及随访超声心动图的心室功能变化,多变量分析了心衰患者全因死亡率,变量包括年龄、性别、种族、糖尿病、高血压、血脂异常、吸烟、房颤、周围血管疾病、冠状动脉疾病、充血性心脏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肾功能不全、左室射血分数、基线舒张功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