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业内新闻

β受体阻滞剂仍是一线降压药

2015年11月03日 15:01:29

9月18日至20日,2015年中国高血压年会暨第17届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学术研讨会在北京国际会议中心成功举办。来自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的卢新政教授在会上就“β受体阻滞剂仍是一线降压药”做了精彩报告。


血压管理,存在争议


降压目标

血压管理方面的争议主要存在于血压目标、危险因素、生活方式、临床用药与特殊治疗中。近年来共有14项临床高血压管理指南进行了更新,在这些指南更新的理念中,以降压目标值最引人关注。2009年时,ESC、JSH指南只是对特殊患者群体(DM、CAD、CKD)的降压目标值存有争议,2015年指南建议特殊群体患者靶目标为130/80 mmHg,但今年8月份公布的SPRINT研究重新引发了一场对降压目标值的讨论。SPRINT研究发现强化降压可使一般高血压患者(排除上述特殊群体)的卒中风险下降30%,死亡率下降25%。


临床用药

降压治疗争议的另一个方面就是临床用药,以往指南的最大亮点是多将利尿剂作为首选药物,争议最小药物的是RASI与CCB,争议最大的是β受体阻滞剂。JNC8在推荐降压药时甚至直接排除了β受体阻滞剂,其依据是LIFE研究(阿替洛尔 vs 氯沙坦)结果,但是荟萃分析发现阿替洛尔与其他β受体阻滞剂之间存在明显差异。此外,JNC8回避了冠心病、心肌病等需要β受体阻滞剂治疗的临床常见问题。


危险因素在各类高血压患者中,单纯的高血压越来越少见,而合并靶器官损害的高危高血压患者则越来越多,这些危险因素包括合并高龄、高血糖、高血脂、高体重及高心率,尽管很多学者对高心率存有争议,但临床上对心率增快与心率减慢高血压患者的处理原则是存在较大差异的。


β受体阻滞剂的实用性


实用性是指南立足临床的根本,缺乏实用性会使指南的作用大幅度下降。心率增快伴随了心血管事件链的全过程,无论是哪种疾病,患者心率的快、慢对预后的影响是存在差异的。不同高血压的发生机制不同,一般同时涉及年龄、吸烟、糖尿病、肥胖、高血脂、冠心病、心律失常及心衰等多种因素。


年龄最新资料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高血压已经占到全部患者的1/5,而β受体阻滞剂对年轻患者更加有利,老年患者获益相对受限。


吸烟

1988年发表于《JAMA》的研究发现,β受体阻滞剂较利尿剂能够为吸烟患者带来更多获益。


糖尿病

2014年发表于《糖尿病护理》的研究表明,β受体阻滞剂对糖尿病伴高心率患者更有利。


冠心病2015年ACC/AHA颁布的冠心病患者血压管理指南建议,冠心病合并高血压的患者应首选β受体阻滞剂进行治疗。


CABG2015年ACC/AHA还颁布了CABG患者围术期血压管理共识,共识建议所有CABG患者在围术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有心梗病史、左室功能障碍患者都应使用β受体阻滞剂,高血压患者在CABG术后应长期使用β受体阻滞剂。


房颤

高血压合并房颤在临床上非常普遍,管理此类患者时除了强调复律之外,还应重视心率的控制,指南建议静息心率应控制在60~80次/分。在房颤患者的心率管理中,所有患者均应首先选择β受体阻滞剂,无论是否伴有高血压、左室功能障碍及COPD。在临床上,β受体阻滞剂的用量非常关键。指南建议美托洛尔平片用量为25~100 mg BID,缓释片为50~400 mg QD。


心衰

对于高血压合并心衰的患者,应该处方β受体阻滞剂;即便是无高血压的心衰患者,也应处方β受体阻滞剂。整体而言,β受体阻滞剂仍作为慢性心衰治疗的核心药物。


虽然β受体阻滞剂在单纯高血压患者中的获益存有争议,但用于合并高危因素的高血压患者时疗效是明确的,而且单纯高血压患者在临床上已经非常少见,大部分就诊高血压患者合并多种危险因素,因此从临床实用性角度讲β受体阻滞剂治疗仍是可行的。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