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搏
早搏就是在有节奏的心脏搏动之间,穿插着提早的搏动,由于其来源不同,不同类型的早搏在心电图上也各不相同,房性早搏形态与正常窦性心律的波形类似,而室性早搏则为宽大畸形的波形,交界性早搏之前出现提早出现的逆行P波。
心慌是不是心律失常?
心悸、心慌是心律失常中很常见也很重要的一大表现,所以在心慌患者中,心律失常占据了一大部分原因,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都可引起心慌不适,但并不表示所有的心慌都是心律失常,正常节律下的心慌也可见于其他疾病。早搏患者就可出现心悸、心慌的症状,会感觉胸口有落空感,或者感觉心脏跳到咽喉部的感觉;也有部分患者没有明显症状,而是在体检中发现。如果经常出现上述症状,建议及时到医院就诊检查。
如果诊断为良性早搏,这类患者一般不需要特殊的治疗,积极消除诱因即可。如果是病理性早搏,应积极治疗原发性疾病,如是由于高血压、冠心病等心脏疾病引起的,这类患者就应注意控制血压,积极治疗,避免缺血性事件的发生。不管是良性早搏还是病理性早搏,在接受治疗的同时,我们都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避免或减少早搏的发生。需要注意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点
生活习惯上早搏患者要记住不吸烟,不饮酒,饮食不过饱,少吃刺激性食物。注意劳逸结合,睡眠充足。活动后早搏不增多的慢性病人应适当参加文体活动。这对于早搏患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第二点
俯卧是最不宜采取的睡姿,因为俯卧会压迫心脏和肺部,影响呼吸。心律失常患者以及心脏病患者,应采取右侧卧的睡姿,保持身体自然屈曲,因为这种姿势有利于血液的回流,以减轻心脏的负担。如果出现胸闷、呼吸困难,可采取半卧位或30度角坡度卧位,从而减少心律失常的发生。
第三点
发觉自己的心脏可能出现早搏时,首先要调整心态。心脏的电生理的功能与人的情绪关系很大,就算心脏本身没有异常,过于抑郁、焦虑、纠结的心情也会诱发心律失常。因此,保持开朗、乐观、镇定的心态是配合治疗、早日康复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