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用户登录
  加入收藏
  
   标题搜索    全文搜索
华夏心血管健康网> 文章

健康心闻

冠心病选哪种治疗方法

2016年05月10日 11:26:08

  20世纪60年代,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治疗措施。但人们往往对外科手术的大创伤、大出血感到恐惧,所以开始寻找下一位“女神”。

  自20世纪初开始,人们就为治疗冠心病进行不懈的努力。从最初的缓解症状减轻痛苦,逐渐发展到手术根治和球囊支架介入治疗等手段。顺应当今科技发展潮流,药物缓释支架应运而生。但是,随着药物支架的大量使用,术后心脏不良事件的出现和增加,引起了人们更多的思考。

  20世纪60年代,外科冠脉搭桥手术成为冠心病治疗的有效治疗措施。但人们往往对外科手术的大创伤、大出血感到恐惧,所以开始寻找下一位“女神”。20世纪70年代,医务工作者尝试用球囊来扩张狭窄的冠状动脉,但单纯的扩张容易发生术后的再次狭窄,人们敏锐地发现,血管被扩张后植入金属支架能很好地防止血管的再次“塌方”。但是不安分的病变血管会很快生长出过多的细胞来包绕、浸蚀金属支架,使其发生再狭窄。于是,聪明的研究者给金属裸支架穿上一层药物的“外衣”,如紫三醇、丝裂霉素等,可以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称之为药物缓释支架。人们似乎在这场冠心病治疗的拉锯战中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有人轻言“‘药物缓释支架时代’已经来临”。但实际情况是,“完美”并没有降临在药物缓释支架上,它只是降低了术后早期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率,但其远期疗效尚未认定,且远期血栓发生率高于金属裸支架。

  冠脉搭桥手术和介入治疗是两项不能相互替代的技术,二者都有各自的临床应用范围和适应证。

  球囊扩张、植入金属支架包括药物支架,属于介入治疗方法。冠脉搭桥手术和介入治疗方法到底谁优谁劣呢?上海远大心胸医院杜修海教授解释说,外科治疗和介入治疗均有各自最佳的手术适应证,两者不可偏颇。球囊扩张术因为其极高的再狭窄发生率(30%~60%),使其使用受到限制,在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金属裸支架)可降低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仍然在20%上下。因此,对于简单的血管病变(单支局限血管病变),球囊扩张术是较好的治疗手段;而对于复杂病变(多支弥漫病变,尤其合并糖尿病、左主干、心功能不全等),冠状动脉搭桥术仍是最佳选择。

  总之,药物治疗、介入治疗和外科冠状动脉搭桥手术,都是冠心病治疗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都有各自的适应证,相互之间是互补的,是不可替代的。


摘自:速效救心丸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临床疗效及机理研究.韩涛,邓丽君,冯玲.中医杂志[J],2000,12:733

速效救心丸药理作用有如下几个方面:(1)通过抗血液粘、稠、凝、聚的作用,而改善血液流变学,达到抗凝聚作用,改善血流状态。(2)有钙拮抗作用,可改善脂质及脂蛋白代谢,抑制动脉粥样斑块形成,预防和治疗冠心病。(3)该药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缺血及耐缺氧作用。进而改善心功能,这可能与其心肌供血改善密切相关。





安全联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