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0日,在第62届美国心脏病学会年会(ACC2013)上,Sherwood(杜克临床研究所)和同事报告的一项研究结果显示,卒中风险为中度至高度的房颤(AF)患者短暂停用利伐沙班(拜瑞妥,拜耳/杨森)口服抗凝的临床事件风险与接受华法林治疗者相似。接受利伐沙班和华法林治疗的患者暂时停用这类药物导致的卒中或栓塞事件都非常少且出血率均较低。
Sherwood博士指出,服用口服抗凝药的AF患者最终往往必须服用禁忌药物或进行手术操作,导致口服抗凝治疗的短期、暂时性中断。这些患者发生卒中的风险为中度至高度,这就是他们服用口服抗凝药的原因,因此任何中断都有可能使他们暴露于风险,特别是发生栓塞事件的风险。这已在在接受华法林的患者中得到证实,我们预期新型抗凝药也会得到相同结果。
Sherwood和同事分析了口服直接Xa因子抑制剂利伐沙班每日一次与维生素k拮抗剂相比用于房颤的卒中及栓塞预防试验(ROCKET)研究的数据。在该项试验中,研究者们证明了在预防卒中和非中枢神经系统栓塞方面,利伐沙班不劣于华法林。基于此,该药物被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预防非瓣膜性房颤的卒中和系统性栓塞。
Sherwood指出,ROCKET-AF研究中的患者被认为具有中度至高度卒中风险,平均CHADS2评分为3.4。在他们的分析中,暂时中断治疗被定义为中断3天或以上,研究者们在药物停用后评估3天风险期,并持续至重新用该药后3天。在14236例研究患者中,2165例接受利伐沙班治疗和2528例接受华法林治疗的患者在试验期间某个时间点停止治疗,平均持续时间为5天。停止治疗的最常见原因为手术或有创操作(39.7%),而1/4的患者因非出血不良事件停止治疗。还有13.2%的患者因出血停止治疗,18.1%的患者错误地停用一段时间药物。
在临床转归方面,研究者们观察到接受利伐沙班或华法林且暂停治疗的患者临床事件发生率无差异。Sherwood指出,如果患者具有高风险,则他们全都有高风险。这与他们接受何种治疗无关。

Sherwood提到,在这些患者中,尤其是在那些ChADS2评分高的患者中,应尽可能减少暂时中断治疗,如果患者以停止治疗,则应尽可能缩短中断治疗的时间。临床指南建议高危患者(即CHADS2评分>3的患者)在中断治疗期间接受过渡治疗。但是在ROCKET-AF研究中,只有7.3%的患者接受过渡性抗凝治疗,在这些患者中,大多数(86%)用低分子量肝素进行过渡性治疗。
如果患者卒中风险为中度,指南则建议我们应根据个体化进行过渡性治疗。Sherwood提出疑问,那么,如果出血风险超过益处,他们是否仍应该接受过渡性抗凝预防卒中?
美国国立心、肺和血液研究所资助的一项长期抗凝患者接受过渡性治疗研究目前正在进行中。预计超过3500例患者将被纳入研究,该研究将评估在接受华法林但由于手术必须停用的患者接受过渡治疗的风险与益处。然而,Sherwood强调,这项研究无法回答如何让接受新型抗凝药的患者接受最佳过渡治疗这一问题,因此需要更多研究对该问题进行研究。